必威|必威·betway(China)官方网站

千人千页 · 登录| English| 无障碍| 长者助手| 网站支撑IPv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必威|必威·betway(China)官方网站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 区本级

海珠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4-01-31 18:04:37 来源: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分享到:
浏览量:-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25日在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毛松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海珠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习大大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寄望广州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总书记对广州的厚望重托,为大家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创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大家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学习贯彻习大大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撑下,坚持大抓产业发展、大抓人居环境建设、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大抓体制机制改革、大抓社会力量参与,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和势头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良好开局,以非常之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力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中村综合改造、平安海珠建设“三场硬仗”,在大战大考中书写担当作为、砥砺奋进的“海珠答卷”。

  ——大家初心如磐、奋楫笃行,全力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仗,交出了可圈可点的发展答卷。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0.16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全市第一。琶洲CBD入选福布斯中国中央商务区竞争力十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琶洲试验区”)连续两年获评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十佳,区域影响力、吸引力大幅提升。

  ——大家科学施策、动真碰硬,全力打好城中村综合改造提升攻坚仗,交出了引领示范的城市更新答卷。坚持“拆、治、兴”并举,全力推进城中村更新改造、人居环境治理提升、产业有效转型和有序转移。康鹭首拆区启动拆卸,成功破解“站街招工”乱象、安全隐患顽疾、村社管理弱化“三大难题”。

  ——大家忠诚履职、践行宗旨全力打好平安海珠建设保卫仗,交出了和谐稳定的安全答卷。出台“电动车十条”“出租屋十条”“消防八条”等硬措施,铁腕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消防安全攻坚和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三大行动”,整治以来,城中村火灾数量环比下降42.1%,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一年来,大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实干创实绩,综合实力质效并进

  发展质效向好向优重点布局数字经济、现代商贸、高端服务、工业和建筑四大支柱行业,聚焦发展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八大产业,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占GDP比重为11.3%和15.4%,较两年前分别提升1.5个、3.4个百分点,初步构建起主导产业“四梁八柱”、特色产业“繁花锦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琶洲试验区集聚企业超3.6万家,实现营收4479.17亿元、增长6.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97亿元,可比增长9.1%。“五经普”清查工作顺利完成,商事主体突破20万户,新增“个转企”4763家,“四上”企业532家、增长14.2%,经营主体信心充分提振。

  投资招商提速提质增强投资关键作用,58个市“攻城拔寨”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7.4%,带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35.97亿元、增长12.1%,新增教育基础设施提升等专项债项目11个,金额11.33亿元、增长33.3%。落实“一项目一专班”机制,推动三七互娱等14个项目封顶竣工。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举办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峰会等招商活动23场,全年落地项目170个,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投资项目25个。

  商圈升级成型成势江南文商旅融合圈获省级示范特色商圈殊荣,二期工程3个路段29个节点改造全面铺开,一线城市首家京东超级Mall落地,扎实有效完成宝业路商户清拆安置,高起点规划建设江南文商综合体等一批商业载体,重塑宝业路人间烟火气,贯通提升4.8公里品质消费带,推动老商圈展现新魅力、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地标商圈加快建设,广州塔南广场、琶洲汇基本完成招商,华新中心等一批商业载体投入运营,万豪国际酒店签约,引入首店、旗舰店26家。广州塔景区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9.37万人次、增长1.2倍,琶洲展会数量增长2.4倍,强力拉动住宿餐饮业营收增长45.7%。以“千年花洲·欣欣海珠”为主题,精心策划“三大组团、百场活动、千万礼包、全网传播”的年味活动,创新打造春节经济海珠特色品牌。举办“海珠之约”等线上线下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超2000万元,消费活力和信心进一步彰显。

  (二)以品质塑品牌,产业发展高歌猛进

  琶洲算谷勇立潮头。作为广州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的不二之选,海珠抢抓机遇,发布全省首个政务云脑大模型,进驻首批大模型行业应用6个,唯品会电子商务大模型作为全区首个自研大模型成功备案。算力引擎动能澎湃,琶洲实验室、百度飞桨等算力设施提质扩容,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服务大模型的智算中心启动建设,首期算力100P。赛事规模再创新高,圆满举办第二届广州琶洲算法大赛,参赛国家地区21个、队伍超3300支,落户百度ARM云等项目24个,实现以赛招商、以赛引才、以赛促产。数据场景不断拓展,发布数据要素生态规划,上线国内首个数据经纪人微平台,大数据相关企业突破3000家,“三算”底座进一步夯实。Tencent、抖音等四大平台生态加速集聚、营收增长37.5%,带动全区规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28.4%。

  都市工业步伐铿锵。创新“56433”都市工业发展体系,聚焦生物医药、精密仪器等6个新兴领域,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7.9%、增速全市第一。以技术创新推动培优培强,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工业企业22家,涌现出德擎光学等一批都市工业“生力军”。以旧厂更新、园区改造等方式,推动工业“上楼入园”,打造海尚明珠智慧园等特色园区。以数字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探索设计驱动、平台升级、梯度培育的服装业发展新路径,20家服装企业纳入重点企业培育库,规上服装制造业企业产值增长32.9%,有力破解中大纺织商圈有商无数难题。

  细分产业百花齐放数实融合深入推进,大力实施全国首个产业互联网专项政策,培育药师帮等亿元级平台企业6家,胡润中国产业互联网榜单企业数位列全国百强区第一。创“芯”高地初现雏形,半导体产业与人才发展论坛成功举办,首个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建成投用,落户一批芯片设计企业。版权经济硕果累累,朗声图书获“中国版权金奖”,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园区)数量居全市第一。举办国际游戏开发者大会,成立全市首个动漫游戏产业版权服务工作站,建成大湾区首个游戏主题园区,游戏产业全年实现营收99.39亿元、增长14.3%。直播电商、合成生物、元宇宙等细分产业加快拓展,推动全区产业体系根繁叶茂。

  (三)以动力增动能,改革创新纵深推进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全区研发投入实现双位数增长,企业研发投入增长55%、增速全市第一。全区专利授权量6744件,其中发明专利3057件、增长31.1%。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入,琶洲实验室在脑机接口等领域取得突破,与广东财经大学合作建成粤安数产教融合基地,成立高端装备制造业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创新主体地位愈发突出,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2家、创新型企业99家;累计培育独角兽、未来独角兽企业30家,独角兽企业总量全市前三。集聚创新力量,构建“产业+人才”双链长融合机制,举办人才沙龙活动,认定“领军算法师”15名,储备高层次人才超300人,培育技能人才超4200人,智力支撑更加强劲。

  改革攻坚亮点纷呈。全市首创“1+N”经济运行协调工作专班,强化统筹调度、打破信息壁垒,政企协作“二次创业”促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经济工作新局面。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新海商”培优计划,升级推出“海珠合伙人”9项举措、12张清单,为4628家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协调解决工程建设等诉求1183个,兑现企业扶持资金4.39亿元。推进“一区一品牌”信用建设,“信用赋能小微企业劳动关系托管”荣获市信用创新应用案例。创新“政府收储出让+配建物业返还”的留用地开发模式,琶洲村108亩成为中心城区留用地出让范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飞地”治理机制,入选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区属国企资产总额达130亿元、是改革前的2.5倍,设立“1+3”产业基金,投资项目10个,拓展产业载体超30万平方米。

  对外开放走深走实。“中国第一展”盛况空前,第134届广交会线下参会境外采购商19.79万人,比上届增长53.4%;展位数7.4万个、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均创历史新高。国际合作愈加深入,成功举办首届华侨华人交流合作大会、数字政府建设峰会等会议,以及国际汽车展、海丝博览会等国际知名展览活动90余场。广州塔街区试点建设国际化街区。国际交往更加便捷,广州中心城区唯一的水上跨境口岸——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正式通航,“海天联运”签约的航空企业达15家,月均客流量近万人。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琶洲试验区成功纳入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体系,推动香港优专才协会广州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学问促进会实体化运作,开展各类港澳交流活动87场次,惠及港澳青年4500余人。

  (四)以加力促加速,城市更新提速奋进

  人居环境明显优化以康鹭片区为突破口,出精锐、划网格、打硬仗,组织176名干部入驻网格“破冰”攻坚,打出九个专项行动组合拳,打通消防内外通道3633条,实现“天地联通、内外畅通”。建设消防安全、违建监管等四大智慧系统,数字赋能城中村治理。建成新招工广场,康鹭“招工一条街”蝶变为通行顺畅的“步行街”。在全区城中村开展彩钢板拆除等四项隐患专项治理行动,关停违规场所2.3万家,安全韧性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在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中探路先行,全面攻坚康鹭片区改造,首创城中村改造基层联络协调议事工作机制,首次完成经济社用地界线划分,获批通过片区策划方案、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开创全市在旧改中配置综合产业用地的先例。康鹭片区首拆区物业清租、房屋拆卸有序推进。以“政府统筹、净地出让”模式推进新中轴片区更新改造,成立城市更新指挥部,划定片区改造范围,完成3个旧村、8个旧城、19个旧厂数据摸查。已批项目快马加鞭,新市头村3栋复建安置房封顶,沥滘村12个地块开工建设、完成首批复建房摇珠分房。积极推进10个城中村改造前期项目,更新改造有力有序。

  产业转型转移有序开展。产业转型成效明显,中大纺织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全市首个高定高端服装产业园加速建设,疏解仓储面积3万平方米。聚焦原创品牌设计,培育广州中大门、邓兆萍设计室等设计平台。广州国际轻纺城获评中国纺织时尚中心。产业转移取得突破,与清远市、温州商会签订《产业有序转移合作框架协议》,举办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招商大会,建成广清轻工纺织产业智造基地、面辅料展销中心,联动招商转移落地企业38家,产业协作实现良好开局。

  (五)以精细铸精品,城区品质持续精进

  发展能级有效提升。强化高水平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海珠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前瞻性的战略谋划推动区域空间整合优化,因地制宜谋篇布局六大产业片区,高质量完成珠江后航道、江南文商旅融合圈、环中央湿地价值圈等重点片区规划编制,提升城区功能品质,推动形成多极支撑、错位发展的区域格局。稳步推进土地储备出让,完成实物储备639.4亩、土地供应19宗。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环岛路石岗路—大干围段、大干围—南洲路段贯通,海珠湾段5.4公里全线通车,仑头路改造完成,琶洲西区核心区3条道路具备通车条件。有序推进5条轨道交通、3条过江通道建设。整治交通堵点10个,新改建非机动车专用通道33.4公里,干线路网通达能力全面升级。

  城区环境焕发新颜。持续推进巩卫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在赤岗街、琶洲街试点开展城市全域服务治理,组建“人机结合”智能保洁队伍,提升广州塔景区、会展等重点片区环境品质,广州塔景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入选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实施社区容貌品质提升计划,完成4个市级容貌品质提升社区申报,新推进1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优化改造环卫公厕10座,新建星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60个。治理“六乱”8.6万宗、违法建设197.6万平方米,环境面貌更加整洁有序。

  生态优势日益彰显。以“林长制”为抓手,实施精品绿廊提升等绿美“七大工程”,新增绿地7.5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社区公园6个,打造绿道碧道14.1公里。推进绿美海珠示范点建设,海珠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荣获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成功举办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区湿地办获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绿色贡献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移动源、扬尘源防治,PM2.5、PM10、NO2全面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8.5%、提升8.2个百分点。率先建成河湖长+公检法“1+3”治水机制,排水单元达标比例88.6%、提升3个百分点,东朗、猎德断面水质连续三年稳定达标,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

  (六)以民生聚民心,社会事业和谐共进

  社会保障网络织密扎牢。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81.8%。圆满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社工+就业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强化困难群众帮扶,发放低保、特困等各类保基本民生资金7634.35万元。供给保障性租赁住房7301套,管控整治危房287栋。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江南中街青葵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新建社区颐康服务站123个、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6620个,建成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1家、示范托育园4家,提供婴幼儿照护托位4967个。通过省双拥模范区创建市级考评,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13个。扎实开展梅州大埔、丰顺,贵州贵定、瓮安和清远清新等地对口帮扶协作,培育首个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产业协作基地,推动“反向飞地”建设,支撑帮扶协作地区在海珠设立招商、推介等平台,双向赋能产业振兴。

  优质公共服务全面扩容。新开办4所公办中小学校(区),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03万个,示范性高中学位占比72.5%、提升2.9个百分点。初高中毕业班教育综合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市前列。海珠区妇女儿童医院封顶。组建首批7个专科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全市首家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5.3%。成功获评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海珠健康经验”在全国推广。新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8个,数量全市第一。广州美术馆落成开放,建成图书馆分馆8个、新型城市公共学问空间分馆3个。举办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省群众艺术花会等学问活动1200余场次。区农业农村局被评为省历史学问保护传承工作先进集体。黄埔古港、海珠湿地获评国家3A、4A景区。新增社区全民健身设施25处,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等知名品牌赛事,我区队伍首次夺得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男子公开组冠军。

  公共安全治理卓有成效。深化智慧公安赋能,区公安分局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合成作战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市警务示范点。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11宗、挽回群众损失9252万元,获评市反诈预警劝阻成效突出单位。大力开展社会治安巡防管控“四个一”建设和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全区刑事治安警情下降12.1%,刑事案件破案率上升2.1个百分点,打击违法犯罪人员数、逮捕数升幅获全市“双第一”。深化毒品问题综合治理,建成禁毒示范项目37个、省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13所,捣毁跨省贩毒团伙2个、获公安部表扬。重拳打击经济及涉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追回税款损失2948万元,破获全国首宗虚开增值税数字化电子发票案、特大生产销售假冒品牌月饼案等多起大案要案。

  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投入专项资金6283.4万元,招聘基层消防救援人员302人,建成各类微型消防站87个,基层消防安全管理救援能力明显提升。编制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设施规划,上线全市首个电子充电地图,新建充电端口超11.15万个,在全市率先建成“8分钟户外集中充电圈”。搭建电动自行车用电监测平台,全市首推“物联网+AI电流指纹”技术监管,完善执法闭环,排查整治火灾隐患33.3万处。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隐患整治,全区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98.7%,居全市前列。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排名全市第一。高质量推进大湾区和谐劳动关系多元治理试验区建设,组建全国首个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区劳动关系综合服务中心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集体。深入推进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海珠云上片区、琶洲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稳妥有序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信访专项治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人民武装、供销、保密、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人防、残疾人、档案、地方志、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一年来,大家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不懈用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3件、政协委员提案209件。大力推动全民普法,打造全国首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法宣传基地。编制重大政策决策事项目录,规范行政许可清单,出台全区行政执法监督方案,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多维度政府信息公开模式,“政务直播间”、线下专题宣讲、政府网站“千人千页”智能服务等创新做法在全市推广。加强作风建设,严格实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以科学的思维、创新的思路和敢于打硬仗、啃硬骨头的魄力,稳妥推动化解官洲岛征拆安置历史遗留问题、顺利实现康鹭片区“首拆”,政府系统干部队伍能力取得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23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召下,200万海珠人敢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我区经济增速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各条战线、各项事业均实现长足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有习大大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撑下,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拼搏实干的结果,是广大企业家和衷共济、鼎力支撑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海珠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海珠人民、驻区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家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规模偏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亟待加快。二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健全,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三是城区功能布局还待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协同力度需要加大。四是城市精细化治理还需久久为功,城市安全仍要常抓不懈,城中村改造提升依然任重道远。五是政府系统干部队伍专业能力、创新意识、服务水平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对此,大家一定正视问题、直面挑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心竭力改进提升。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大大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全会、市委全会部署要求,细化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的使命担当,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打造数字引领最强、产城融合最好、绿色宜居最美、文商旅融合发展最旺的“海上明珠”。

  今年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2.3%,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做好今年工作,要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刻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刻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拿出“创”的劲头,统筹推进琶洲试验区、新中轴线南段、环湿地价值圈、江南文商旅融合圈、珠江后航道等产业片区建设,构建经济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强化“闯”的精神,用改革解难题,向创新要增量,以开放促发展,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保持“进”的姿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识变应变求变中巩固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赢得主动;弘扬“实”的作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一些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以一域之力尽全局之责,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全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聚焦空间布局优化,奋力开创产城融合新局面

  坚持“主题”“组团”“主体”一体谋划,规划、产业、项目一体推进,以更大力度推进功能完善、设施健全、环境优化,以片区协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活跃度、产业聚集度、品牌标识度。

  打造东部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优化琶洲试验区地下空间及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推动2条轨道交通、7个规划路段通车,5条道路开工。探索政府引导的留用地开发模式,将琶洲南区35万平方米集体物业建成消费新地标。加快新竣工楼宇产业导入和土地出让,招引培育一批跨国企业地区总部、研发型企业,力争全年落地项目超20个,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1300亿元,培育新质生产力增长极。

  打造西部老城市新活力的新示范。聚焦高品质生活标杆、活力社交休闲定位,东西向改造升级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宝业路、金沙路,延续宝业路夜经济情怀,打造成具有“烟火气”的国际品质大道;南北向品质提升海珠桥南、江南大道北、小港路以及周边小巷,全面复兴江南大道北婚庆产业,做优“十字”秀场品质消费轴。分步推进4个路段、52个节点建设,串联太古仓、十香园、晓港公园、南园等特色学问节点,建设花市博物馆,加速改造东银广场等5个项目,推动江南文商综合体等项目投入运营,以轴带片实现传统商圈全域振兴。

  打造中部现代文商旅融合的新高地。突出“以商为核、以文出彩、以旅为魂”,启动新中轴19个旧厂征收,贯通1.3公里起步区,建好广州塔、海珠湖、沥滘—南海心沙三大产业组团,构建“地标+产业”体系。擦亮广州塔城市地标,联动“一塔三馆”,高品质运营广州塔南广场,归拢改造TIT创意园周边物业,形成千亿级微信生态圈。用好海珠湿地生态地标,高标准规划大塘TOD,引入高奢酒店,打造时尚产业中心。发挥沥滘—南海心沙滨水优势,布局航母级消费综合体,构建国际化文娱胜地。

  打造环湿地价值圈的新标杆整体谋划环湿地价值圈,推动绿色生态转化为绿色生产力。启动海珠湿地“八项升级行动”,以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提升带动价值再造、产业发展,建设绿美广东示范点。瞄准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零污染领域,连片改造海珠立方等产业园区,力争落地一批智能制造等科技型企业,构建产、芯、算一体的产业生态,擦亮“生态+科创+数字”的产业品牌。

  打造后航道创新带的新名片。用好后航道滨水岸线,力争拉通环岛路沙渡路—南洲路段。深度开展环境优化、景观美化,构建“一心两翼四组团”空间布局,建成媲美“巴黎左岸”的服务型制造业核心区。聚焦“柔性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业”两大方向,启动南箕村等旧改,建设广州之窗、广航大厦等服务型制造特色园区,力争培育引进服务型制造企业超600家,实现营收超430亿元,构建区域发展动力源。

  (二)聚焦四大引擎建设,奋力绽放培优培强新华彩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落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算产业强支柱。全面夯实算法、算力、数据人工智能底座,持续提升琶洲算法大赛国际化、权威性、影响力,面向全球征集赛题,力争吸引超30个国家、5000支队伍参赛,落地一批重点项目,打造成高端人才汇聚盛会、创新型企业交流盛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平台。建立高效协同的算力产业供应链,一区多点布局智算中心建设。发布数据经纪人能力成熟度评估标准,力争引入一批大数据领域相关企业。

  以都市工业铸底盘。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锚定高性价比载体供给,加快小洲、仑头两大智造基地建设,完成服装高定产业园等4个园区改造。聚焦新型储能等四类新兴产业,构建“总部+研发+核心制造”新型产业链条,推动工业投资增长10%。促进官栈等企业全面投产,新增1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以产业互联网聚能级。构建“大脑在海珠、工厂在全国”的产业互联网体系,打造3个亿元级品牌园区,拓展教育、流量服务等4个垂直赛道,大力培育一批5000万级以上腰部企业。充分发挥树根互联等市“四化”赋能平台作用,支撑致景科技建立服装全品类跨境交易平台,推动一批企业完成数字化赋能升级,形成“链式整合、集群带动、协同发展”新格局。

  以消费互联网拓链条。强化龙头引领,支撑Tencent、alibaba、抖音、唯品会、蚂蚁集团等平台企业做大做强。聚焦泛娱乐、数字营销等新兴领域,落地一批信创、网络安全等垂直领域腰部企业。以“阿里云峰会”为切入点,深入实施“种子计划”,深挖产业链资源,政企联动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龙头企业—平台—产业生态”的聚合生态圈。

  (三)聚焦新兴产业引领,奋力谱写育新育精新篇章

  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新”突破,在“质”发力,以“产”落脚,锻造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抢抓人工智能大模型新机遇。牢牢牵住人工智能这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出台建设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方案,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产业基金,更大范围开放应用场景,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深挖百度、阿里、Tencent等通用大模型龙头企业生态,支撑培育本土大模型,引进10家以上大模型应用领军企业,率先在行业垂直大模型领域打造一批典范。

  夯实泛半导体产业主基石。办好半导体产业与人才发展琶洲论坛等活动,提升泛半导体产业影响力。加快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园建设,竞逐自动驾驶、车载智能终端等赛道。设立集成电路专项基金,撬动10亿元社会资金,打造华新科创岛集成电路主题园区,布局落地一批GPU、CPU、专用芯片等行业领军企业。

  做强直播电商升级版。以“直播+数字+品牌+产业链”为导向,举办直播电商生态大会等主题活动,发展6个“直播+细分行业”,建设直播电商产业园。依托大型互联网平台优势,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国际直播,培育30家以上直播电商企业,力争全区数字新零售销售额突破500亿元,建成国内领先的新一代品质直播电商产业集聚高地。

  构建会展+生态圈。发挥展会规模和数量优势,放大“会展+”集聚效应。聚焦“会展+产业”,引进国际知名展会,培育海珠特色产业品牌展会。聚焦“会展+文旅”,将展馆与城市地标、综合商圈串珠成链,升级住宿、游览等全要素旅游体验。聚焦“会展+消费”,更大力度开展住宿餐饮优惠活动,将展会“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力争会展业总营收超60亿元,带动住宿、餐饮等行业营收超150亿元。

  激活特色产业动力源。支撑智能网联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完善产业链布局。依托中大纺织商圈,推动纺织产业时尚化、品牌化升级。出台支撑婚庆产业发展有关措施,提供婚纱、婚拍、婚宴等全域全链条一站式服务,重塑“婚纱街”品牌活力,擦亮“广州幸福岛”品牌。拓展工业App、检验检测等细分领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链条集聚。

  (四)聚焦供需两端发力,奋力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打好投资、消费、招商组合拳,发挥固投稳增长、消费扩内需、招商带发展作用,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更大范围扩大有效投资落实“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要求,全力推进59个市“攻城拔寨”项目建设,带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0亿元。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快唯品会国际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动工建设,推动丸美集团等项目封顶、中交南方总部等项目竣工。积极引导和支撑社会资本投向公共服务、城市更新等领域,超前做好项目谋划,争取更多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撑。

  更深层次引领消费需求。大力培育品牌消费、数字消费、学问消费、绿色消费,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地标商圈、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建设,争取琶洲口岸免税店落地,培育消费新热点。顺应需求变化,试点开展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体验式消费业态,打造消费新场景。推动载体扩容,力争广州塔南广场等商业载体投入运营,建设上涌等新兴商业载体,引进一批品牌酒店、首店、旗舰店,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杆区建设。

  更强力度开展招商引资。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放大区位和产业优势叠加效应,围绕构建多链条、多业态支撑的产业格局,开展产业链招商、展会招商、以商引商和招投联动,强化用地等要素保障,构建“区街合力、部门联动、国企助力、全员参与”的大招商格局。办好国际投资年会等行业盛会,加大赴市外、省外、海外招商力度,力争落地百亿级项目3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投资项目26个,力争全年新落地项目超180个。

  (五)聚焦改革创新驱动,奋力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坚持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用好改革开放“关键招”,抢抓机遇,蓄力发展能级之变、位势之变。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创建国家常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以场景为牵引,推动琶洲实验室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技术联合攻关中心,打造集研发、应用、孵化于一体的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善用科教资源丰富优势,全面提升环中大科技创新区科创能级,支撑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联合区内企业开发深远海等高新技术项目。深入实施“育苗行动”,力争认定23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独角兽和未来独角兽企业。一揽子跟进人才“住、行、医、教、税、娱”个性化需求,联合智库、高校、协会等开展人才交流活动,构建海珠人才生态圈。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在促进民营经济、国企发展上拿出真招实招,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全面落实营商环境6.0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三化”,推行市场准入“极简审批”及重点行业“白名单”管理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与柔性执法,矢志不渝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撑国企盘活存量土地及物业,加快建设琶洲数字学问创意中心,改造一批老旧园区和村集体物业,力争区属国企资产规模超150亿元。

  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加强与港澳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基础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服务、金融支撑、区域协作等领域推出更多务实举措。织密交通网络,发挥琶洲港澳客运口岸作用,构建穗港澳1小时生活圈。加强粤港澳姊妹学校结对交流、建强家庭医生团队、壮大交流平台载体,促进大湾区民心相通、民生相融。强化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的产业合作、技术交流,培育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区。

  强化金融保障能力。完善“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引进更多风投创投和天使投资机构。围绕工业App、医疗器械等产业链,招投联动吸引高成长性项目落地。推动信用融资提质扩面,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用好国开行专项借款、国企资金等各类资金,经营好城中村改造资金盘。深挖村社存量资本,探索村社集体经济参与开发机制,推动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六)聚焦品质内涵提升,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新实践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完善、产业发展、城市更新,久久为功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面优化城区功能品质加快编制面向2049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全力推动土地收储、供应。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推动环岛路三围油库—南沙港快速路段、沙渡路—石岗路段建设,不断完善琶洲基础设施。完成华洲路、东晓南路等道路升级改造。改建非机动车专用通道,治理一批交通堵点,优化自动驾驶便民服务车线路。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深入治理违法建设,深化广州大道南等道路综合治理,提升大元帅府等景区“席地可坐”保洁水平,改造广重片区等16个老旧小区,新增一批市级容貌品质提升社区,升级改造垃圾收运点80个,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锚定“一三五十”节点目标,深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健全“飞地”治理机制,深入推进属地权责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建新时代集体经济示范组织。深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改革,引导集体经济从租赁经济向发展产业转型,争创全国农村集体经济资产交易规范化试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和产业协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反向飞地”建设、消费帮扶等工作走深走实,以产业振兴推动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更新改造按照“先复建后融资,先集体后私宅”原则,分4期对康鹭片区58个地块实施改造,按时间节点完成首拆区房屋拆卸和首建区安置房开工建设。以“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引领新中轴片区改造,完成片区城市设计、改造方案报批。完成沥滘村首批回迁安置,交付2个复建住宅、1处公建配套,推动复建地块开工建设。加快红卫村、三滘村、五凤村等片区策划、实施方案编制报批。

  营造构筑绿美生态空间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提升空气优良天数。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治理行动,加快马涌流域配套管网、石涌口渠箱泵站等重点水务工程建设,力争排水单元达标比例达到90%。加快建设海珠生态云道,推进城市绿地、绿道碧道建设,建成一批口袋公园、社区公园,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区,让绿美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七)聚焦学问自立自强,奋力奏响学问强区新乐章

  坚持以习大大学问思想为指引,坚定学问自信,涵养新时代良好风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学问需求,全力构建“一核引领、五区同创、出新出彩”新学问工作格局。

  筑牢文明实践阵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统筹推进文明培养、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推动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结对共建,完善优化“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微实事”“艺术名家进企业”等文明实践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城区文明程度。

  涵养城市学问底蕴。用好市学问馆、美术馆、十香园等学问资源,深化高品质公共学问服务体系建设,启动海珠当代艺术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海珠学问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广州岭南书院,建成文明传承、学问交流、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办好中国(广州)潮流学问周等群众性学问活动,持续打响“缤纷海珠学问季”品牌,探索数字化展示学问遗产。推进第二批传统风貌建筑公布、挂牌等工作,全面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历史学问街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

  促进学问产业兴盛。优化版权政策服务,加强版权执法协作,争创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培育壮大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产业,引进一批游戏数字企业,力争游戏产业营收增长30%以上,核心版权产业营收达千亿级。加快文旅“一证通”改革,提升营业性学问演出审批效能。组建体育产业联盟,探索赛事IP商业化开发模式。推进广州塔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擦亮琶醍、太古仓等夜间文旅品牌,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兴商、以商融文。

  (八)聚焦优质服务供给,奋力增添民生福祉新底色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进社会事业普惠共享,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全面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实施“15分钟就业服务圈”提质等十大行动计划,建设18个“社工+”就业驿站,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促进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推动政策兜底与公益慈善协同发力,推进社会救助服务示范点建设,组织200场以上慈善活动,打造“温暖海珠”救助品牌。完成省双拥模范区创建,培育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就业创业和优抚保障。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

  优化全周期服务质量。拓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1233”集团化办学格局,试点创建首个幼儿园教育集团,新增更多小学教育集团。实施强师引进培育等行动,增强优质高中品牌影响力。推进医疗资源扩容,加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建设。落实“签而有约”,引导区内二三级医院专家参与家庭医生团队,提高签约居民满意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智慧健康一体化项目,全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提升托育服务综合水平,做实家庭病床、护理站、安宁疗护项目等社区老年健康工作。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的幸福城区。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建设,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社区治理模式。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深化全省禁毒示范区创建,打造更多“广州街坊”群防群治品牌。落实出租屋分级分类管理,加强“粤居码”采集应用,提升人、屋登记纳管水平。深化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省信访工作示范街道创建。提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质效,筹建区调解协会、琶洲商事调解中心,推动成立司法联调室。升级琶洲速调快裁服务站,打造大湾区跨境劳动关系服务示范中心。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全覆盖。压紧压实消防层级责任,推动城中村消防隐患整治成果制度化,严防违规住人、违规充电等乱象发生,加快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提升应急管理和灾害防御能力,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灾害发生。

  (九)聚焦政府效能提升,奋力营造担当尽责新风气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实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以更高水平的政府治理,助推更高质量发展。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推进习大大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审查,强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常态化监督。探索建立“府检联动”工作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打造“法治夜校”特色品牌,持续用好政府法律顾问等专业法律力量,切实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依法规范抓细抓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摸清摸准经济家底。

  深化高效政府建设。发扬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不断提高政府实行力。深化机构改革,优化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机构职能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许可目录清单动态管理。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构建国产化物联感知架构体系,打造全区统一国产化政务云平台,夯实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基础资源底座。推进海珠政务云脑大模型等科技成果落地应用,在数字政务、数智决策、数治基层三大应用场景先行先试,全面提升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

  加强清廉政府建设。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国企、医药、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腐败治理。时刻警惕“新形象工程”。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规范高效节约使用财政资金。拓展审计监督广度、深度,有力推动重大政策落地落实、财政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推动领导干部积极担当作为、依法履职尽责。

  各位代表,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成就梦想。让大家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推动“二次创业”再出发,加快将海珠建设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新引擎、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新示范!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 省委“1310”具体部署: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报告提出,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海上新广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推动共同富裕、构建新安全格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十个方面奋力实现新突破。

  2. 市委“1312”思路举措: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报告提出,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活力,在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持续强化中心城市门户枢纽功能、全力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全面增强城市学问综合实力、深入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高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等十二个领域走在前列、当好示范。

  3.“电动车十条”:《海珠区电动自行车综合整治10条措施》。

  4.“出租屋十条”:《海珠区城中村住宅出租屋准入“十个必须”》。

  5.“消防八条”:《关于强化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的8条硬措施》。

  6. 主导产业“四梁八柱”:“四梁”指数字经济、现代商贸、高端服务、工业和建筑四大支柱行业,占GDP比重83%;“八柱”指聚焦发展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都市工业、服务型制造、泛半导体、会展+、版权经济、未来产业八大产业。

  7. 特色产业“繁花锦簇”:发展直播电商、婚庆、现代时尚、智能网联等特色产业。

  8.“五经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9.“个转企”:个体工商户转变为企业组织形式,是个体工商户扩大经营规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业态的有效方式。

  10.“四上”企业:现阶段我国统计工作实践中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或限额的法人单位的一种通俗称谓。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和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11.“56433”都市工业发展体系:“5”指企业轻生产、低能耗、低污染、高均产、高附加值5个特征;“6”指重点瞄准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大健康、光电子和泛半导体、精密仪器、智能装备、新能源等6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招商引资和培优培强;“4”指大力推进政府收储同步配建、村企合作更新开发、国有旧厂更新改造、旧改物业弹性规划4个工业载体打造路径;“3”指加速建设强生产、轻制造和摩天工坊3类新型工业载体;“3”指全力抓好基金、载体、政策3大产业要素保障。

  12.“1+N”经济运行协调工作专班:指海珠区于2023年1月成立经济运行协调工作专班。专班采取“1+N”工作架构,下设经济指标、企业服务、财税巩固、固定资产投资、未来发展、土地收储、招商引资、产业平台、商圈建设、国企发展、城区空间规划、城市更新等12个子专班。

  13.“海珠合伙人”:海珠区将全省推广案例“首席服务官”迭代升级为“海珠合伙人”,由“服务企业”提升为“和企业一同成长”,全面整合载体、供需等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从“给政策”“给优惠”向“拓市场”“找订单”转变,让政府成为企业最铁合伙人。

  14.“飞地”治理机制:海珠区探索强化属地街道对辖区“飞地”经济社管理权,以联星联社为试点,通过“交易预审+绩效考核+党建融合+辐射带动”四大举措,有效破解农村集体“飞地”经济发展难题,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社员群众增收。

  15.“1+3”产业基金:1支天使基金和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学问创意3支专项产业投资基金。

  16.“海天联运”:是广东港航集团下属驻港珠江船务联合香港机场管理局在全球首创的“跨境轮渡+航空运输”多式联运服务,通过三个“无缝对接”为海内外旅客提供高速客船、飞机的接驳服务,即客船航班与飞机航班对接、航班信息与旅客信息对接、口岸查验对接,促使旅客在内地口岸查验后,豁免出入境香港的手续,促进粤港水上客运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17. 净地出让:净地指在土地出让中已经完成拆除平整,不存在需要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土地出让就是净地出让。

  18. 城市全域服务治理:按照广州市委开展“城市管理创新”深调研的工作要求,广州市城管部门计划在镇街社区试点探索全区域、全周期、全要素的服务治理,引导企业承担试点范围内除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以外的服务性工作。

  19.“人机结合”智能保洁队伍:人员清扫和大型机械化作业相结合,工人普扫与小型机械设备作业相结合。

  20.“六乱”:指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拉乱挂、乱贴乱写乱画、乱扔乱吐。

  21. 绿美“七大工程”:城乡一体绿美家园优化建设工程、活力精品绿廊提升美化工程、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工程、保护地建设提升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工程、现代惠民林业集聚发展工程、全民爱绿护绿植绿工程。

  22.“1+3”治水机制:通过水行政执法机关和公检法部门签署协议、深化沟通协作,构筑水生态环境法治防护网,建立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新机制。

  23.“社工+就业服务”模式:通过政府采购第三方服务,组建一支社工就业服务队伍,以“社工+就业”服务项目为核心,链接人力资源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和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力量,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

  24.“反向飞地”:是“飞地经济”的一种,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粤发〔2022〕18号)提出,“支撑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通过租赁办公楼宇、设置园中园、建设孵化器、打造招商展示平台等方式,在珠三角地区设立‘反向飞地’。”

  25.社会巡防管控“四个一”建设:指挥一张图、任务一张表、管控一张网、勤务一套机制。

  26.“两队一室”: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及综合指挥室。

  27.“物联网+AI电流指纹”技术监管:采用AI电流指纹算法技术方案,通过加装在电路中的传感器对电流数据进行收集,抓取用电设备数据特征,识别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行为,及时预警。

  28.“千人千页”:政府网站“一号登录”、证件资料“一次读取”、办理事项“一键查询”、个性服务“一网定制”等四大功能,为个人和企业“记录一生”“管理一生”的个性化政府网站页面。

  29.“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30. 一塔三馆:指广州塔和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

  31.“八项升级行动”:一条百年林荫大道、一片珍木林、一片珍栖泽、一片水生植物群落、一个再生自然空间、一个智慧生态科学园、一个果树创新研究中心、一组“小项目大师作”等八个湿地项目升级行动。

  32.“一心两翼四组团”:“一心”指生产性服务中心和CBD专业服务极核;“两翼”指西部产城融合之翼和东部生态创新之翼;“四组团”指广纸产城融合运营组团、石溪智能智造价值组团、沥滘专业服务门户组团、湿地生态创芯制造组团。

  33.“巴黎左岸”:指法国首都巴黎在塞纳河左岸的部分,国际知名的滨水岸区之一。

  34.“四化”赋能平台: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结合广东省“制造业当家”有关部署和广州市“制造业立市”要求提出开展“四化”行动,即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四化”赋能重点平台是以赋能制造业“四化”转型升级为主线,提供创新型、基础型、服务型支撑的专业化平台。

  35. 育苗行动:围绕关键人才补贴、办公用房支撑、企业人才服务和融资对接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的专精特新发展路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四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路径,种子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独角兽企业的融资发展路径。

  36.“三化”: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37.“极简审批”:为推进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而实施的一种精简、高效、便捷的投资审批模式,即经营主体登记注册实行标准化申报、“机器人”+人工智能审批全流程覆盖,推行“一站式”证照主题联办套餐,全面归集电子证照信息,实现“一网联办、一照通行、e证准营”。

  38.“白名单”管理模式:将信用状况良好、信用风险较低的重点行业优质企业纳入“白名单”,依法依规实施包容监管,实现监管“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39. 河湖“清四乱”治理行动:全面摸清和清理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突出问题。

  40.“一三五十”节点目标: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

  41. 海珠生态云道:为贯通琶洲试验区、会展中心和海珠湿地,打造的一条融合绿道、碧道和空中廊道的生态步道。

  42.“一核引领、五区同创、出新出彩”:以实施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为核心,创建岭南学问传承创新核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进区、学问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区、现代公共学问服务样板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示范区,推动实现学问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43. 十大行动计划:“15分钟就业服务圈”提质计划、公共就业服务数“智”平台打造计划、稳就业“合伙人”打造计划、“海创无忧”计划、青年“乐业”助跑计划、暖心帮扶计划、新业态新模式就业支撑计划、“快享优配”零工市场建设计划、就业实训领跑计划、“技能人才树”培育计划。

  44.“1233”集团化办学格局:“1”即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总目标;“2”即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纵向指跨学段的教育集团形态,横向指同学段的教育集团形态;“3”即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3”即从“1+N”到“N+1”的教育共同体发展模式、“1+N”的集团发展共享机制、“1+N”的集团发展推进器三个集团发展体系。

  45.“签而有约”: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落实“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在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

  46.“府检联动”: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探索建立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大家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betway必威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